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下一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2 19:46:29  浏览:8233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下一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下一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



教基厅[2005]3号

  经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共同努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已经普遍进入省级验收阶段,部分省份已经完成省级验收工作。结合前一阶段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组织的专家组对部分省份抽查验收的情况,现就有关工作提出如下要求:

  1.各地要严格按照《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工作验收管理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工程建设省级验收工作,认真总结试点工作经验,为下一阶段工作奠定基础。

  2.各地要切实加强对工程招标结余资金使用的管理。工程招标结余资金一律用于为农村小学和教学点增加配备电视机和DVD播放机,不得挪作他用。

  3.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严格执行工程建设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有关文件精神,认真履行与相关企业签订的合同,在省级验收工作结束后,及时拨付资金。

  4.各地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十一五”计划的制定,认真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发展规划,要把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纳入到各地基础教育发展规划之中。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武汉市旅游投诉规定

湖北省武汉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人民政府令
 (第118号)


  《武汉市旅游投诉规定》已经2000年6月26日市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施行。

                            市长 王守海
                          二000年七月十一日
              武汉市旅游投诉规定



  第一条 为保护旅游者、旅游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及时、公正处理旅游投诉,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根据《湖北省旅游管理条例》、《武汉市旅游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在本市处理旅游投诉,应遵守国家、省有关规定和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旅游投诉,是指旅游者认为其合法权益受到旅游经营者或其从业人员的侵害,或旅游经营者之间违反合同或承诺,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或其他有关部门提出的投诉。


  第三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旅游投诉的处理工作,对不属于本部门职责范围内的投诉,应及时移送有关部门处理。
  有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受理和处理投诉。对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移送的投诉,应及时依法处理。


  第四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向社会公布投诉电话。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可委托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负责处理投诉。


  第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投诉:
  (一)认为旅游经营者不履行合同或承诺;
  (二)认为旅游经营者未提供质价相符的服务;
  (三)认为旅游经营者或其从业人员出于故意或过失,造成旅游者行李物品损坏、丢失或人身伤害;
  (四)旅游经营者或其从业人员索要小费、收受回扣;
  (五)认为被投诉者有其他损害投诉者利益的行为。


  第六条 投诉者可用书面或口头方式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投诉;用口头方式投诉的,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场记录投诉者的基本情况、投诉的请求和主要事实、理由。


  第七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日内作出是否受理的决定;决定受理的,应在作出受理决定之日起5日内,将投诉受理决定书和有关材料送达被投诉者;决定不受理的,应通知投诉者,并说明理由。移送有关部门的,应在接到投诉之日起5日内将投诉材料送出,并通知投诉者。


  第八条 被投诉者应在接到投诉受理决定书之日起5日内,就与投诉事项有关的情况向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作出书面答复。书面答复应载明被投诉事由、基本事实与证据和处理意见。
  被投诉者逾期不答复,不影响对投诉的处理。


  第九条 投诉者有权了解投诉的处理情况,有权请求调解或自行和解,有权放弃或变更投诉请求。


  第十条 被投诉者应接受旅游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如实提供证据,不得隐瞒真相、阻碍调查。
  被投诉者有权依据事实申辩和提出保护其合法权益的要求。


  第十一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查明事实的基础上,依照下列规定处理投诉:
  (一)认定投诉事实不成立或被投诉者无过错的,书面回复投诉者;
  (二)认定被投诉者违反有关规定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并将处理结果书面告投诉者;
  (三)认定投诉事项属于民事争议,可先行调解;投诉者与被投诉者不愿调解或经调解不能达成协议的,告知投诉者可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十二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在受理投诉之日起15日内将该投诉处理完毕;情况复杂的,经旅游行政主管部门主要领导人同意,可适当延长,但最长不得超过30日。
  不服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对旅游投诉作出的处理决定,可依法申请复议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第十三条 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应认真履行职责,依法办事,秉公处理旅游投诉;无正当理由不受理旅游投诉,或滥用职权、循私舞弊、索贿受贿的,由有关部门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提请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四条 本规定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旅游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案情】


被告人周某冒名但某,于2010年11月15日伙同他人在重庆市江北区抢劫现金10万余元。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江北法院”)于2011年4月8日作出(2011)江法刑初字第273号刑事判决书,以抢劫罪判处但某有期徒刑十一年,并处罚金2.5万元。服刑期间,周某主动供述了其曾于2006年9月21日在广东省深圳市参与结伙抢夺现金10万余元,并交代了其作案后为逃避打击,趁迁移户口之机假冒弟弟但某身份的事实。2012年9月5日,江北法院以抢夺罪判处周某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0.5万元(考虑周某的自首情节,对其所犯的抢夺罪减轻处罚);与前罪判决合并,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七年,并处罚金3万元。


【分歧】


在对被告人周某所作判决生效后,法院才查明其真实身份,此时如何更正前案判决书中被告人身份信息,合议庭产生两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应当启动再审程序。被告人周某隐瞒真实身份的行为属于刑法意义上不如实供述犯罪事实的情形。前案对周某进行判决时,错误地评价其“认罪态度好”并援引相关法律条款对其从轻处罚,即属于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错误,因此应启动再审程序予以更正。


第二种意见认为,以裁定方式更正即可。首先,《最高人民法院〈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规定了裁定可以适用于“补正裁判文书失误”的情形,判决书认定被告人的身份信息错误,即属于裁判文书“失误”的范畴。其次,通过裁定的方式更正被告人身份信息,相比再审方式更加节约司法资源。如果原案在实体与程序上均无大的瑕疵,再次开庭审理的话,势必造成本来就很紧张的司法资源被无端浪费。


【评析】


笔者认同第二种意见,理由如下:


一是周某隐瞒身份信息的行为对原案的审理程序无影响。被告人隐瞒身份信息对审判程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管辖与是否适用特殊程序方面。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二十四条的规定,刑事案件以犯罪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为主,以被告人居住地的人民法院管辖为辅。周某与其冒名的但某尽管居住地不一致,但其抢劫犯罪的作案地点为重庆市江北区,该区人民法院当然拥有管辖权。另外,周某与但某年龄相差不大,均非未成年人或老年人,二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也均正常,在审判中不存在需要适用特殊程序的情形。


二是周某隐瞒身份信息的行为对原案的实体处理无影响。前案周某抢劫犯罪的判决中,除了其身份信息有误外,认定的其余事实均无错误。行为人虚报身份信息大多出于替他人顶罪、隐瞒累犯情节避免从重处罚、冒充未成年人以求从轻处罚、防止留下犯罪记录等目的。本案中,两次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均为周某,相关行为亦已被判处适当刑罚,所有犯罪事实或情节均无遗漏,周某并未因此被施以不当的从宽或从重处罚的法律评价。


三是周某主动供述自己真实身份信息并如实供述了司法机关未掌握的犯罪行为,确有自首情节,但其并不会由此额外获得法律的从宽处罚。尽管有观点认为周某故意隐瞒真实身份信息后又主动供述,有以自首情节骗取减轻处罚的嫌疑,如从宽处罚有失公允。此种担心确有一定道理,但被告人欲钻“法律漏洞”的企图并非不可化解。法官在对被告人所犯的罪行进行量刑时,就是否予以从宽及从宽的幅度享有一定的自由裁量权,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被告人所犯罪行的轻重、造成的后果、被告人的主观恶性程度、悔改表现、自首的时间和原因等各种情节后,对被告人作出适当的刑罚。


四是通过裁定的方式更正被告人身份信息在司法实务界也得到了一定的认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三百九十条的规定,“原判决、裁定认定被告人姓名等身份信息有误,但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作出生效判决、裁定的人民法院可以通过裁定对有关信息予以更正。”


因此,针对本案的具体情况,应当以裁定的方式纠正生效判决中有关被告人身份信息部分的内容。


(作者单位:重庆市江北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