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省公安厅等10部门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1 04:57:25  浏览:846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省公安厅等10部门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甘政办发〔2004〕102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批转省公安厅等10部门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


兰州、天水、酒泉、庆阳、定西市人民政府,临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陇南行署,省政府有关部门:

省公安厅等10部门制定的《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批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四年八月十九日

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
治安秩序专项行动工作方案

  为巩固2003年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行动成果,维护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根据公安部等10部委的安排部署,现就我省进一步开展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专项整治行动(以下简称“专项整治行动”)制定如下工作方案。

  一、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盗窃、哄抢、破坏国家油气资源及生产设施等违法犯罪活动,侦破一批涉油刑事案件;整顿、查处一批违法经营的小炼油厂、非法采油井点和其他寄生性厂点;清除非法占压输油气管道的违章建筑物;整治油田区域及输油管道沿线的治安乱点;规范油气开采、原油加工、油品运销和油区用电秩序;强化油区治安管理和石油企业内部防范管理工作,建立油气田和输油气管道安全防范长效工作机制,为石油企业生产建设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

  二、整治时间和范围

  (一)整治时间。2004年8月20日至10月底。

  (二)整治范围。庆阳市庆城县、环县、华池县、镇原县、西峰区,酒泉市玉门市,兰州市红古区、西固区,临夏州永靖县,定西市临洮县、渭源县、陇西县,天水市武山县,陇南地区成县、西和县、康县。

  三、整治的重点问题

  (一)长庆油田陇东油区、马惠宁输油管道(环县段)打孔盗油和盗抢原油问题;

  (二)长庆油田陇东油区油品非法经销问题;

  (三)长庆石油勘探局、庆阳市有关单位及个人承包油井收回问题;

  (四)华池县、庆城县、环县有关建筑物占压输油管道问题;

  (五)红古区、西固区、永靖县、临洮县、渭源县、陇西县、武山县、成县、西和县、康县有关建筑物、采石厂、林地等占压输油管道问题;

  (六)陇东油区和玉门油区周边废品收购站、出租房屋、流动暂住人口的清理整顿和规范管理。

  四、任务分解

  (一)涉油案件的侦破任务。长庆油田陇东油区发生的涉油刑事案件的侦破工作,由长庆油田公安局和西峰区、环县、华池县、庆城县公安机关负责,庆阳市公安局给予指导,省公安厅进行督导,监察部门对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10月底前完成积案、现案的侦破任务。

  (二)油区治安秩序整治任务。庆城县、华池县、环县、西峰区、玉门市公安机关会同油田保卫部门具体负责油区治安秩序的整顿,庆阳、酒泉市公安局分别检查指导,省公安厅进行督导,监察部门对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10月底前完成清理取缔和整顿任务。

  (三)占压输油气管道建筑物的清理任务。涩宁兰、兰成渝、长庆输油气管道的清理整治,由所在县(市、区)政府负责,市(州、地)政府(行署)检查指导,省安全生产监管局配合有关部门督导,监察部门对执法活动进行监督检查。10月底前完成占压输油气管道违章建筑物的清理取缔任务。

  (四)非法小炼油厂和加油站、点的整治任务。各级发改委会同经委、环保等部门清理整顿、关停并转小炼油厂,取缔非法小炼油厂,整顿加油站点、油品零售网点,并会同有关部门整顿和规范原油加工、油品运销秩序及油区用电秩序。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油气田、输油气管道企业的质量监督。

  (五)非法开采油气的整治任务。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会同有关部门,依法查处无证、侵权等违法勘查开采油气田资源行为,取缔非法采油井点。

  (六)石油企业资产的监管任务。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加强石油企业国有资产安全监管工作,把有关安全保卫工作成效作为衡量石油企业领导班子业绩的一项重要内容,纳入考核范围。

  (七)长庆油田采油二厂、玉门油田、长庆和兰成渝输油公司、涩宁兰输气公司要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制定整治工作方案,抽调人员开展整治工作。长庆输油公司要和环县公安局协商,尽快建立马惠宁输油管道(环县段)专职保安队伍,在公安机关领导下,承担管道的安全保卫任务。在专项整治行动期间,各石油天然气设施运营企业要依法委托有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对石油天然气设施进行一次安全评价,并将评价报告报所在市(州、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同时,要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开展整治工作,完成整治任务。

  五、工作措施

  (一)实行各级政府负责的整治工作责任制。各级政府要将专项行动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实施方案,周密部署,狠抓落实,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要建立整治工作责任制,把维护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生产治安秩序工作纳入油区特别是县(市、区)、乡(镇)政府政绩考核范围。对纵容涉油违法犯罪活动,违规越权审批小炼油厂、土炼油炉、采油井点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

  (二)强化侦查破案工作,加大对涉油案件的打击力度。要挂牌督办一批大要案件,严厉打击侵害石油企业利益及扰乱生产经营秩序的犯罪嫌疑人,有关公安机关要对2004年以来的重大涉油案件逐一进行梳理,在8月底前将梳理出的大要案件报省公安厅,由省公安厅从中确定一批案件报公安部挂牌督办。要落实专人,明确时限,对涉油刑事案件做到快侦、快破。要把打现行、破积案、追逃犯紧密结合起来,形成对涉油违法犯罪分子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

  (三)大力整治油田及周边治安秩序,消除盗窃、哄抢石油物资器材等违法犯罪活动的直接诱因。

  1清理取缔一批非法厂点。各级公安、发改委、经委、监察、国土资源等部门要通过这次专项整治行动,坚决取缔各类侵占、盗窃、哄抢、“蚕食”石油企业物资器材、油气、电力资源的非法厂点和犯罪窝点,关闭、填埋、炸毁乱采滥挖油气资源的非法井点,彻底取缔土炼油炉、化油场点,收缴、销毁非法钻采、炼油设备,并依法追究业主的法律责任,没收其非法所得。

  2清理输油气管道占压物。要区分轻重缓急,有计划、有步骤地拆除占压输油气管道的违章建筑物,消除管道安全运行隐患。

  3大力整顿和规范油区供电、用电秩序。要制定具体措施,切实解决私拉乱接、盗窃和非法强行占用油气田电力问题。

  4在油区出入路口和输油气管道沿线地区严查运油车辆。对盗运或非法贩运原油的,要坚决没收其贩运工具和非法所得,并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同时,要查清原油来源和去向,严惩盗油和收赃的犯罪嫌疑人。

  (四)切实加强企业内部安全防范工作。石油企业要以这次专项整治行动为契机,全面开展内部安全工作大检查,堵漏洞,治乱点,除隐患。各地公安机关要加强对石油企业治安保卫工作的监督、检查和指导,重点检查治安保卫责任制的建立、落实情况;治安隐患自查、整改情况;要害和易发案部位防控机制建设情况。指导石油企业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和保卫队伍建设,提高企业内部治安防范水平。

  (五)建立油区治安保卫工作长效机制。

  1大力开展创建安全文明油区活动。各级政府要全面排查、化解石油企业与地方之间的治安纠纷,组织开展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联防、联治、联建活动,融洽油田与地方的关系,为油田和地方共同发展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2建立、完善石油基础设施保护机制。各地要建立健全管道巡护责任制,加强输油气管道巡护队伍建设,大力推行以保安有偿服务为载体的群防群治工作机制。要加强管道技防设施建设,在重点管道安装泄露监测报警装置,在重点油气井、油气联合站、油气罐区、油库等重要部位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有效保护机制。

  3建立治安保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各级政府牵头,公安、发改委、经委、监察、国土资源、工商、质监、环保、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参加,会同石油企业共同建立治安保卫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油区治安情况,听取意见、建议,及时解决困扰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的突出问题。

  (六)广泛宣传动员,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专项行动中,各地要公布举报电话,发动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支持、参与整治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在油区和输油气管道沿线地区广泛宣传《刑法》、《矿产资源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宣传专项整治行动的重要意义,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保护石油基础设施的自觉性。通过新闻媒体,曝光一批案件和非法厂点治安乱点,跟踪宣传一批由乱到治的重点地区、重点单位,为整治工作营造良好氛围。

  六、组织领导

  为了保证专项整治行动取得成效,省政府成立了以罗笑虎副省长为组长,省公安厅王幸副厅长为副组长,有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甘肃省整治油气田及输油气管道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有关市(州、地)、县(市、区)政府也要成立专项行动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开展本地区的专项行动。重点市、县政府的一把手作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作为第二责任人,负责对本地区专项整治行动的领导、检查和督导。各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加大监督检查力度。专项行动期间,各市(州、地)专项行动领导小组每月5日前向省整治办报送上月专项行动工作进展情况,专项行动结束后,要在2004年11月5日前上报工作总结。

  联系电话:0931—8535370,公安专线:94414370

  传真:0931—8535391,专线传真:94414391

                        省公安厅
                     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省经济委员会
                        省监察厅
                       省国土资源厅
                   省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省工商行政管理局
                      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省环境保护局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
                     二○○四年七月三十日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四年八月十九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邮电局不属于适格的行政诉讼被告
--质疑《溆浦县中医院诉溆浦县邮电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判决

(河南省平顶山市城市信用社 张要伟 zhangyaowei197@sohu.com)


虽然我国不属于判例国家,但经过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讨论同意公布的案例,无疑具有示范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与国外判例起着同样的作用。各级人民法院在处理相同案件时,虽无法定义务但也自觉按照公布的案例进行判决。
《溆浦县中医院诉溆浦县邮电局不履行法定职责案》刊登在最高人民法院公报上,属于对全国公开的判例,该案例还被2002年司法考试的试题。此外,还被众多的行政法学书籍采用,成为经典的判例,但笔者却对终审法院将邮电局列为行政诉讼被告并适用行政诉讼法和国家赔偿法作出判决提出质疑!
该判决的主要理由,将邮电局视为“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但该结论在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案件终审时是199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还没有出台,当时邮电局的专业性法律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该法第三条规定“ 国务院邮政主管部门所属的邮政企业是全民所有制的经营邮政业务的公用企业。”对邮政的行政管理,该法第二条明确规定“ 国务院邮政主管部门管理全国邮政工作。国务院邮政主管部门根据需要设立地区邮政管理机构,管理各该地区的邮政工作。”“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顾名思义,就是法律和法规授予其行政职权;但是该法把邮政企业和邮政管理部门分别规定,并没有授权邮政企业行使邮政管理部门的职能,国务院和国务院邮政管理部门即当时的邮电部也未作出如此规定,在没有授权性的法律和法规可供依据,我们无法得出邮电局属于“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这一结论!
此外,该案件驳回上诉人溆浦县中医院赔偿请求,依据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第二十八条(七)项的规定。笔者认为,适用该法律依据驳回赔偿请求,同样是错误的!因为,邮电局作为公用事业企业,根本就不适用国家赔偿法,这一点,全国人大常委会的立法解释即国家赔偿法的草案说明中非常明确“关于邮电、医院等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桥梁、道路等国有公共设施,因设置、管理欠缺发生的赔偿问题,不属违法行使职权的问题,不纳入国家赔偿的范围。受害人可以依照民法通则等有关规定,向负责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请求赔偿。 ”
笔者主要从事民商法学习,对行政法也是在参与行政诉讼案件中边用边学,知之不深,本文不当之处,请阅读的同仁予以批评指正。尽管该案例被最高人民法院认可并公布,也受到众多刊物和媒体关注和赞赏,但笔者仍然对其提出质疑。


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


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

1993年7月13日,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

《化妆品广告管理办法》已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局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加强对化妆品广告的管理,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广告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利用各种媒介或者形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布的化妆品广告,均属本办法管理范围。
本办法所称的化妆品,是指以涂擦、喷洒或者其它类似的办法,散布于人体表面任何部位(皮肤、毛发、指甲、口唇等),以达到清洁、消除不良气味、护肤、美容和修饰目的的日用化学工业产品。
本办法所称的特殊用途化妆品,是指用于育发、染发、烫发、脱毛、美乳、健美、除臭、祛斑、防晒的化妆品。
第三条 化妆品广告内容必须真实、健康、科学、准确,不得以任何形式欺骗和误导消费者。
第四条 化妆品广告的管理机关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地方各级工商行政管理机关。
第五条 广告客户申请发布化妆品广告,必须持有下列证明材料:
(一)营业执照;
(二)《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
(三)《化妆品生产许可证》;
(四)美容类化妆品,必须持有省级以上化妆品检测站(中心)或者卫生防疫站出具的检验合格的证明;
(五)特殊用途化妆品,必须持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核发的批准文号;
(六)化妆品如宣称为科技成果的,必须持有省级以上轻工行业主管部门颁发的科技成果鉴定书;
(七)广告管理法规、规章所要求的其它证明。
第六条 广告客户申请发布进口化妆品广告,必须持有下列证明材料:
(一)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批准化妆品进口的有关批件;
(二)国家商检部门检验化妆品合格的证明;
(三)出口国(地区)批准生产该化妆品的证明文件(应附中文译本)。
第七条 广告客户对可能引起不良反应的化妆品,应当在广告中注明使用方法,注意事项。
第八条 化妆品广告禁止出现下列内容:
(一)化妆品名称、制法、成份、效用或者性能有虚假夸大的;
(二)使用他人名义保证或者以暗示方法使人误解其效用的;
(三)宣传医疗作用或者使用医疗术语的;
(四)有贬低同类产品内容的;
(五)使用最新创造、最新发明、纯天然制品、无副作用等绝对化语言的;
(六)有涉及化妆品性能或者功能、销量等方面的数据的;
(七)违反其它法律、法规规定的。
第九条 广告经营者承办或者代理化妆品广告,应当查验证明,审查广告内容。对不符合规定的,不得承办或者代理。
第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可以责令广告客户或者广告经营者停止发布广告:
(一)化妆品引起严重的皮肤过敏反应或者给消费者造成严重人身伤害等事故的;
(二)化妆品质量下降而未达到规定标准的;
(三)营业执照、《化妆品生产企业卫生许可证》或者《化妆品生产许可证》被吊销的。
第十一条 广告客户或者广告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三条规定的,依据《广告管理条例施行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第十九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二条 广告客户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六条规定,或者广告证明出具者出具非法、虚假证明的,依据《细则》第二十六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三条 广告客户违反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第(五)、(六)项规定的,依据《细则》第二十二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四条 广告客户或者广告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一)、(二)、(三)、(七)项规定的,依据《细则》第二十三条规定予以处罚;违反本办法第八条第(四)项规定的,依据《细则》第二十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五条 广告经营者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的,依据《细则》第二十七条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六条 本办法规定的行政处罚,可以单独或者合并使用。对停止发布广告的处罚决定,当事人必须立即履行。
第十七条 本办法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负责解释。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十月一日起施行。